觚尊插花 鼎簋焚香|永樂23秋拍文房專題之三
2023-11-09
明代袁宏道《瓶史》曾講:“插花,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,高低疏密,如畫苑布置方妙。置瓶忌兩對、忌一律、忌成行列,忌以繩束縛”。上佳的插花器具無不形、神、意諸趣皆備。 #01 貫耳,云雷紋地,周身蟬紋,腹鼓,圈足海浪紋底,銅質精良,望之古樸厚重感十足。 #02 器身修長,比例協(xié)調,四出戟,滿工飾以蟬紋饕餮紋,靜雅優(yōu)美。 #03 清中期宮廷仿古風格,觶形器,似尊而瘦,周身印刻而成抽象幾何紋飾,銅質精。陰刻工藝及紋飾均為少見。 明清兩朝,文人雅士不僅追求香爐造型的優(yōu)雅和氣息,更喜其輕煙裊裊而上時所營造出來的意境美,在書齋之內焚香一柱,營造一種“紅袖添香夜讀書”的雅境。 #01 此爐風格異于仿古爐、宣德爐,形似包袱、惟妙惟肖。爐身通體灑金,華麗艶秀。不論置于書齋抑或掌中把玩,均文氣可愛。 #02 浣竹主人舊藏,是其最為不舍的三寸文房爐之一。仿古代官員朝冠造型而作,有“加官進爵”寓意。宣德一系朝冠耳爐存世并不多見,清宮舊藏中宣德款朝冠耳爐只有三件,較沖耳爐不成比例。 #03 缽式爐,八煉洋銅鑄成,為宣德爐款式唯一仿自漆器者。造型簡約,線條圓弧流暢,體量適中,甚合明清文人的審美意趣,是文房案上之佳玩。 #04 此爐四方盆式,形制在宣爐中較為特殊,整器線條概括洗練,細節(jié)處獨見匠心,文氣盡現(xiàn)。 #05 蚰耳爐為宣爐中最具代表性的款式,其型婉轉圓融,寓意具潛龍之象、含韜晦之志。明宣宗愛之彌篤置于書房為伴,故后世托款者甚多。此爐為不可多得的明末崇禎時期造物。 #06 宋風瓷爐尚素面,既無華美的雕飾,又無艷彩涂繪,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,以釉色、釉質取勝。此爐小器大樣,端莊質樸,婉約靜謐,品相完美,彌足珍貴。 #01 二螭龍身體糾纏首尾重疊,巧妙利用龍身扭曲的造型制出筆架的形狀,黑漆古色,置于案頭可賞可玩,平添文雅之氣。 #02 貘身飾以抽象神秘紋飾,古意盎然。置之案頭,極為雅觀和上格調的文房佳具。 #03 浣竹主人舊藏。該器銅質極精極潤,臥牛昂首神態(tài)生動,肌肉刻畫富有力量感,或具宋元風韻,同類之中堪稱尚品。 #04 此獸造型飽滿,頗具漢獸神韻,遍體鎏金,極為精美。 #01 浮雕雙龍回首盤繞,面目威武身形剛勁,滿身鎏金。古代銀為官方貨幣,以此為器者非富即貴,此洗承襲宋意明風盎然。 #02 狩獵紋偶見于唐代銅鏡之上,皆為珍罕之物。此執(zhí)壺典型明代風格,工藝上佳、紋飾特殊,國外某著名古玩商經(jīng)手之物。 #03 雕琢細膩縱逸流暢,場景表現(xiàn)淋漓盡致傳神生動。清代眾多器物上都能見到和合二仙的身影,意為“和諧合好”,但金銀質者少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