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雅輕妙——擢秀專場擷珍|永樂2024春拍
2024-06-02
杯直口,直腹微斂,臥足。外壁一側(cè)繪童子戲雞圖。庭園中洞石嶙峋,牡丹爭妍,雄雞昂首前行與童子嬉戲,四只小雞隨母雞覓食。繪飾生動細(xì)膩,設(shè)色妍麗無匹。腹部留白處墨書: 李唐越器人問無,趙宋官窯辰星看。 殷周鼎彝世頗多,堅脆之質(zhì)于焉辨。 堅樸脆巧久蹔分,立德踐行義可玩。 朱明去此弗甚遙,宣成雅具時猶見。 寒芒秀采總稱珍,就中雞缸最為冠。 牡丹麗日春風(fēng)和,牝雞逐對雄雞絢。 金尾鐵距首昂藏,怒勢如聽賈昌喚。 良工物態(tài)肖無遺,趨華風(fēng)氣隨時變。 我獨警心在齊詩,不敢耽安興以晏。 乾隆丙申,御題 詩尾落紅彩「三」(干)圓印文、「隆」篆書方印文。《成窯雞缸歌》見于《清高宗御制詩四集》卷三十四,作于乾隆四十一年,同時由《清檔》可知,四十一年成詩之后,乾隆曾傳燒此杯。 御制詩四集·卷三十四 乾隆四十一年,十一月十三日,員外郎四德、庫掌五德來說:太監(jiān)如意交成窯五彩雞缸杯一件、畫雞缸杯紙樣一張。傳旨:“著照雞缸杯樣款按畫紙樣大小另碹木樣呈覽,欽此。于十九日照雞缸杯樣款紙樣大小璇得雞缸杯木樣一件,隨原樣杯一件呈覽,奉旨著發(fā)往江西照樣做雞缸杯彩水按木樣大小燒造二十件送來,欽此”。 乾隆四十一年,十一月十三日,員外郎四德、庫掌五德來說:太監(jiān)如意交成窯五彩雞缸杯一件、畫雞缸杯紙樣一張。傳旨:“著照雞缸杯樣款按畫紙樣大小另碹木樣呈覽,欽此。于十九日照雞缸杯樣款紙樣大小璇得雞缸杯木樣一件,隨原樣杯一件呈覽,奉旨著發(fā)往江西照樣做雞缸杯彩水按木樣大小燒造二十件送來,欽此”。 乾隆四十一年清檔 由檔案記載可見,高宗于四十一年傳燒此杯后頗為欣賞,曾命隨大運瓷一同燒造,分大小不同尺寸,雖此杯于永和宮內(nèi)《故宮物品點查報告》中名為“乾隆款及御題白地五彩花茶盅”但據(jù)《清檔》可知,此杯雖有少量置于茶房使用,但大多數(shù)皆入百什件作為賞玩器。蓋因此杯雖仿燒成窯雞缸杯,但其仿古之心實為借古喻今,乾隆皇帝以其自警,不可沈溺于玩物之中,長耽于安樂之上,遂有別于成窯范本,為一代名品。 清末人陳瀏作《匋雅》中稱此杯“雞缸款識,為大清乾隆仿古六字,蓋篆書也,而字體特巨。雞缸小兒,淡紅衣,黃褲,左腳揚起,右手亦然,而手藏袖內(nèi),其袖覆右手而下垂。乾隆仿制者,已稱為奇貨,成化故物。渺不可以一見,而何萬歷五彩之觸眼紛拏也耶?!?/p> 同時在其所著《斗杯堂詩集》中,也賦詩《丙申缸行》描述此杯紋飾“成化雞缸世所希,乾隆仿之莫能辨??钤环鹿抛牧?,長句小楷足珍玩。雄雞振距雌雞隨,牡丹花里時隱見。小雞朱朱聲相呼,一兒髫齔尚未冠。朱鞋綠帶藕色衫,美哉此兒彩服絢。右手藏袖左腳起,聲聲要聽祝翁喚。草坡石筍青可憐,二百年來長不變?;ㄇ盃€醉過一生,銜杯不覺天光晏”感慨的同時亦足見對乾隆仿古雞缸杯的喜愛之情。 斗杯堂集·丙申缸行 此杯于全球各大博物館及私人皆有典藏,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,出版于《故宮藏瓷:清彩瓷二》,1968年,頁65,圖12;首都博物館藏例,刊于《北京文物精粹大系-瓷器卷(下)》,頁238;大維德基金會藏尺寸不同二杯,現(xiàn)貯于倫敦大英博物館,載于《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Qing Enamelled Wares》,倫敦,1991年,圖版 A823、A827;另一尺寸較小例,可見上海文物商店藏,錄于《清代瓷器賞鑒》,頁169,圖220;除此外胡惠春伉儷捐贈上海博物館一例,出版于《胡惠春先生王華云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》,頁99,圖版64。 參閱:《故宮藏瓷:清彩瓷二》,開發(fā)股份有限公司,1968年,頁65,圖12 參閱:《胡惠春先生王華云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》,頁99,圖版64 此尊以瓷為紙,腹部施墨彩繪飾江岸之景,春江平闊,僅于岸邊寥寥幾筆繪波光瀲滟,夾岸山勢相疊,有嶙峋崢嶸之貌,草木葳蕤,亭臺屋舍三兩掩映其間。山明水秀更有扁舟漁樵獨釣,一派閑雅清幽意境。整器構(gòu)圖三景皆備,層層暈染,近景繪飾有詳有略,皴筆揮就,同時取法宋元青綠山水,于妙處點染一二,綠樹紅花,濃淡相宜。遠(yuǎn)處山嶺則采用了虛化的描繪手法,江面留白處使整個畫面層次更為突出,整器繪工無一筆懈怠,遠(yuǎn)觀近睹均令人折服。 與此畫意題材及器型皆相似之搖鈴尊,可參考兩例,其一為孫瀛洲先生舊藏,現(xiàn)存北京故宮博物院,出版于《孫瀛洲的陶瓷世界》,頁222-223,圖版136;另一為上海博物館藏,皆以墨彩繪飾藍(lán)綠彩點染,生動自然。此器型另有粉彩東青地者,見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-琺瑯彩·粉彩》,頁89,圖版78。以上諸例器底皆以青花雙圈內(nèi)繪花押款,以毛筆、銀錠等寓意必定如意。 參閱: 上海博物館藏 參閱:《孫瀛洲的陶瓷世界》,頁222-223,圖版136 盤口,粗頸微束,廣腹,腹部自肩至足漸斂,高圈足外侈。外壁通體自上而下分層飾青花紋樣,頸部及底足處飾變形蕉葉紋,折肩處飾纏枝海石榴紋,其下環(huán)飾回紋及石榴如意紋,脛部繪飾蓮瓣紋。腹部主體紋飾通景式繪飾瓜瓞綿綿紋,藤蔓枝葉恣情生長,瓜實飽滿鮮活,青花色澤菁純,以筆觸點染之法追求鐵銹斑效果,頗得宣窯神髓。 北京故宮所藏 宣德時期例 天民樓藏 成化時期例 本品 整器造型靈感來源于古代青銅罍,略加化裁,敦厚溫潤,紋樣取意明代御窯瓜藤圖,可參考北京故宮所藏宣德時期例,出版于《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-青花釉里紅》(上),頁149,圖141。繪飾層次豐富,過渡清晰,勾描細(xì)致入微,筆力高超,同類器型見北京故宮藏青花折枝瓜果紋罍,底部同樣不具款識,例見《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》,頁291,圖版194。 參閱:《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》,頁291,圖版194 此蓋爐秀致雅逸,清麗脫俗,器型收頸鼓腹,豐斂自如。頂蓋中部鏤空“香”字,點名此爐用途。通體以青花為飾,青花發(fā)色淡雅鮮亮,頂蓋與腹部同飾桃花簇簇,妍芳盛開。輪廓以線描手法繪就,青花填色,深淺相間,展示陰陽反側(cè)之姿,邊沿留白更突顯花朵之立體效果。另一側(cè)則飾螽斯白菜,寓意“長壽”“百財”“宜子孫”。 整器畫意自然純熟,毫不拘泥,頂蓋留存至今,不為多見。頂蓋同飾鏤空“香”字一例,可參考Sam and Myrna Myers舊藏例,出版于《Two Americans in Paris, A Quest for Asian Art》,圖版324。 參閱:Sam and Myrna Myers舊藏 本品通體所用三段式裝飾手法,是康熙時期比較慣用的裝飾技法,一器之上描繪不同故事,同時構(gòu)圖嚴(yán)謹(jǐn),主次分明,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,時代特征明顯。本品即是如此,同時紋飾豐富,人物開臉自然,文氣斐然,加之青花呈色豐富,發(fā)色絕佳,是為典型翠毛藍(lán),頗具時代特征,同時品相完美,實為康熙青花收藏首選。 盤口長頸,頸側(cè)飾雙龍耳,豐肩束脛,外壁無任何紋飾,只頸部及肩部裝點弦紋兩道,整器造型飽滿端莊,極富素雅之美。全器通施白釉,釉層肥腴凝厚,色澤溫潤泛青,光斂內(nèi)藴,大氣古雅??谘匾恢芤郧嗷洹按竺鞒苫孜缒曛谩笨?公元1474年),筆法俊利爽落,且屬明確紀(jì)年款,對于研究成化單色釉瓷器具有較高的學(xué)術(shù)價值,殊為珍罕。 同類器可參見景德鎮(zhèn)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,明永樂 甜白釉鋪首耳盤口瓶,應(yīng)同為佛前供器,出版于《御瓷新見-景德鎮(zhèn)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》》,頁130-131,圖版058。 參閱:景德鎮(zhèn)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