閎約深美——潘天壽、黃賓虹、劉海粟、林風眠的繪畫藝術|永樂2024春拍
2024-06-10
LOT 3038? 潘天壽(1897-1971)? 雙禽棲石圖 鏡心 水墨紙本 50×40.5cm 題識:一萍同志鑒可,一九六五年春仲,大頤壽者畫。 鈐?。号颂靿塾 ?/span> 鑒藏?。汉}埦b 估價:RMB 1,600,000 - 2,600,000 王一平(1914-2007) 說明:上款人一萍為王一平。王一平(1914-2007)原名王炳真、王一萍,山東榮成人。齋名海隅文房、海隅書屋、小方壺石室。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書記,因為熱愛文物與書畫,曾主動申請兼任過上海博物館館長。王一平好收藏古代書畫,又與不少畫家有交往,如滬上名家謝稚柳、陸儼少等,多有作品寫贈,晚年將其古代書畫藏品慨捐上海博物館等文博單位,部份近代書畫則陸續(xù)釋出。據(jù)蘇富比2017年春季王一平收藏專輯,其中一件潘天壽《 獨踞枝頭 》亦為王一平上款。 參考圖: 《雙禽棲石圖》以潘天壽獨創(chuàng)的山水與花鳥相結合的創(chuàng)作圖式經(jīng)營位置。所寫內(nèi)容,則由其花鳥畫中經(jīng)典的禽鳥、石、墨葉等元素構成。與傳統(tǒng)花鳥畫或柔媚或清雅的氣質迥異,弱化了人工雕琢的成分,所謂“荒山亂石間,幾枝亂草,數(shù)朵閑花,即是吾輩無上粉本”即為此意。畫幅中潘天壽落墨最多的地方為兩只禽鳥和巨石下方的墨葉。仔細觀察,每一片葉子的墨色變化不大,而是盡可能統(tǒng)一起來。同時,畫家并未著眼于景物間的過渡,直接布置以單純線條結構出的大塊巖石,強調(diào)的是一塊實在的巖石,而非可作虛化處理的空白,更拉近了視覺上的距離。這種以線為骨架,是在有意識地加強“實”與“虛”的對比,亦即傳統(tǒng)畫論中所謂“計白當黑”的延展。 大量邊角的圖式運用,奇形的巨石從右側伸入畫面,只留下了左側和上面的狹長空白,作為主題的兩只禽鳥立于巨石頂端邊角處,類似邊角元素的運用,在潘天壽成熟時期的花鳥畫中極為常見,觀者在欣賞作品時,目光在畫面上游移,而不是順著主體,由一點深入去看,或是只把注意力集中于主體?!峨p禽棲石圖》最大限度的將傳統(tǒng)養(yǎng)分與時代精神相結合,開拓出全新的花鳥畫創(chuàng)作體系。作品的畫面構圖,景物的主次、斜正、疏密、虛實、穿插等要素的考量均新穎大膽、嚴謹精道而自成法度,使之呈現(xiàn)出明顯的設計感、秩序感以及超越時代的審美趣味。 LOT 8002 林風眠(1900-1991) 花神 紙本彩墨 68×68cm 簽名:林風眠 鈐印:林風眠印 來源: 邦瀚斯香港2009年11月28日Lot.105 成交價:HKD 4,430,000 于2009年創(chuàng)林風眠單人人物肖像作品全球最高價紀錄。 估價:CNY 5,000,000 - 8,000,000 *本件拍品于《覽勝——現(xiàn)當代藝術夜場》中呈現(xiàn) LOT 3042 林風眠(1900-1991)? 葦塘飛鶩 1963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65.5×67.5cm 題識:林風眠,1963年。 鈐?。毫诛L瞑印 說明:原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。 估價:RMB 800,000 - 1,200,000 蘆蕩飛鶩,是林風眠常作常新的一個重要題材。目前知道的這類作品最早的約在1930年代,后來,林風眠不時創(chuàng)作了這類作品,有水墨,有彩墨,還有油彩。1962年1月5日,《文匯報》發(fā)表了他的一封信,信中談到了創(chuàng)作“秋鶩”類題材的起始——是杭州西湖邊的場景與杜甫詩句“渚清沙白鳥飛回”引起他的聯(lián)想。美術史論界則認為,其更為重要的起因應當是王勃的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,那種孤獨的、沉寂的、厚重的、深邃的詩性之美才能切合林風眠的一生遭際,才能體現(xiàn)他所追求的永恒的卻難以言說的意蘊。 《葦塘飛鶩》則以平遠的兩重蘆葦和飛翔的蘆雁,空闊的河面和天青色的云天渲染氣氛,河面、遠山、天空以花青色揮染,畫面平和恬淡;近處一行蘆葦相對寫實,在平靜的河水里生長,遠處淺灘上一行蘆葦寥寥幾筆勾寫,河面三只飛鶩則向左飛行,一靜一動使畫面獲得活躍的氛圍,使畫面陡增了生命的顫動和心靈的吟詠感,有一種悲涼、孤寂、空曠、抒情的風格。 LOT 3041? 林風眠(1900-1991)? 苗族少女 鏡心 設色紙本 33.5×34cm 題識:林風眠。 鈐?。毫诛L眠印 估價:RMB 350,000 - 450,000 《苗族少女》人物執(zhí)傘而行于風雨之中,少女神情若有所思,雖不是工筆細描,卻也神態(tài)盡顯,服飾著深藍色披肩式外套和深紫色褶裙,簡單幾筆勾勒出銀飾項圈與耳飾,手臂處著有臂套,手腕和小腿的綁帶也很體現(xiàn)苗族服飾防蟲防水的細節(jié)特點,背景空間做抽象化處理,以大筆觸刷出,仿若籠罩在風雨朦朧之中,傘柄施以鮮亮的檸檬黃,色差的沖撞帶來視覺上的和諧,亦可見先生用色及平衡全局的功力之高。這件作品來看,林風眠的主題已不那么宏大而哲理化,而是更關注具體的人生與對象,這一變化,也標志著他擺脫了柯羅蒙和北歐藝術的影響,更加中國化了。 五十年代的苗族服飾 LOT 3039? 林風眠(1900-1991) 小鳥 鏡心 設色紙本 33×33.5cm 題識:林風眠。 鈐?。毫诛L瞑印 估價:RMB 80,000 - 150,000 LOT 3040 林風眠(1900-1991) 鷺鷥 鏡心 設色紙本 68×65.5cm 題識:林風眠。 鈐?。毫诛L瞑印 估價:RMB 200,000 - 400,000 LOT 3063? 黃賓虹(1865-1955)? 古澗長松圖 1925年作 立軸 水墨紙本 97.5×50.5cm 題識:長松生風吹不歇,古澗出泉鳴自幽。玉屑飰余移白日,紫芝歌動振高秋。乙丑冬日寫吳仲圭詩意。月色女士屬,黃賓虹畫。 鈐?。狐S質之印 鑒藏印:苾芻夷古溶歸蔡寒瓊、舊時月色樓、景演 出版:《榮寶雅集·近現(xiàn)代書畫名家作品賞析》,頁54,榮寶齋出版社,2024年4月。 估價:RMB 500,000 - 800,000 談月色(1891-1976) 說明:談月色上款。月色女士即談月色(1891-1976),廣東順德人。少時在廣州檀度庵出家為尼,擅誦經(jīng),嫻書畫。所寫經(jīng)文,娟秀清麗。后加入南社,談文論藝,吟詩作畫,更廣拜名師程大章、李鐵夫、陳達夫、黃賓虹、王福庵,篆刻與書畫藝事遂日進,以古璽、漢印、隸書、佛像印、園朱文見長。 蔡守、談月色合影 黃賓虹1928年赴廣西時,途經(jīng)廣州,曾為談月色示范用筆用墨的要點,并特意畫了一幅山水畫,題上用筆三法、用墨七法贈給談月色。后來談月色請馮康侯刻了一顆“賓虹衣缽”印,常鈐在自己滿意的畫作上。1936年蔡守與黃賓虹在南京同任中央博物院金石書畫鑒定研究員,談月色又得到黃的更多指導。黃賓虹晚年作品上使用的印章,亦多屬談月色所刻。 黃賓虹 贈蔡守、談月色山水手卷 成交價:RMB 1,840,000 LOT 3064? 黃賓虹(1865-1955)? 碧嶂松澗 立軸 設色紙本 69×34cm 題識:詩思凝懷未易裁,平臺一半夕陽開。桃花小澗松枝發(fā),碧嶂中分綠水來。豐玉。 鈐印:黃豐私印、冰上鴻飛館 題跋:賓虹先生六十前后所作,今已不可多得矣。辛酉(1981年)孟春于羊城,賴少其觀。鈐?。嘿嚒⑸倨?。 出版:《榮寶雅集·近現(xiàn)代書畫名家作品賞析》,頁52,榮寶齋出版社,2024年4月。 說明:賴少其題跋。 估價:RMB 500,000 - 800,000 實中虛白處,不論其大小、長短、寬狹,要能在氣脈上互相連貫,不可中斷,否則便要窒塞。但所謂氣脈上的連貫,并非將虛折白的各個部分都連貫起來。實中虛白處,既要氣脈連貫,又要取得龍飛鳳舞之形。如此使實處既能通泄,也使通幅有靈動之感,更能使通幅有氣勢。 古人謂山分朝陽山、夕陽山、正午山。朝陽山、夕陽山因陽光斜射之故,所以半陰半陽,且炊煙四起,云霧沉積。正午山因陽光當頭直射之故,所以近處平坡白,遠處巒頭黑。因此在中國山水畫上,常見近處山反淡,遠處山反濃,即是要表現(xiàn)此種情景。此在中國畫之表現(xiàn)上乃合理者,并無不科學之處。而且亦形成中國山水畫上之特殊風格。不同于西洋山水畫上之表現(xiàn)。 ——朱金樓《近代山水畫大家——黃賓虹先生(上)》 LOT 3062 劉海粟(1896-1994)? 蓮蕊峰 1983年作 鏡心 水墨紙本 66×136.5cm 題識:天都峰麓望蓮蕊峰。一九八三年三月隨性所欲縱筆揮寫氣象撲人而來,年方八八潑墨畫斯。毗陵劉海粟題記。 鈐?。河翁扉w主、海粟長壽、曾經(jīng)滄海 出版:《朝日新聞社藏劉海粟作品展》圖版17,朝日新聞東京本社企劃部。1988年7月。 估價:RMB 400,000 - 500,000 出版物封面 畫黃山著名者,清有弘仁、梅清諸人,今有毗陵劉海粟。在劉海粟先生近一個世紀的漫長人生旅途中,黃山稱得上最令他流連忘返之地,劉海粟一生最愛黃山,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黃山為題材。從1918年到1988年劉海粟曾十次登臨黃山,揮灑筆墨,感天地之氣,抒山河之情,成為中國現(xiàn)代美術史上的經(jīng)典傳奇。在40年代之前他的作品主要受野獸派粗放簡練畫風和印象派表現(xiàn)手法的影響。50年代專攻線條,開始涵有鋼筋鐵骨之力量,講究筆墨,60年代以后潛心潑墨法,筆飛墨舞,如風馳雨驟,老辣豪邁,氣魄過人,令人有駭目洞心之感。 八十年代劉海粟在黃山寫生 蓮蕊峰是蓮花峰的姐妺峰,遠觀形如孔雀開屏,正對蓮花峰,兩者之間的黃山攀登步道穿越其間。此幅黃山《蓮蕊峰》作于1983年,畫面為近松遠山,山外有山,頗具層次之感。山谷,與山脈蜿蜒的相連,不禁讓人聯(lián)想黃山的綿延。整個畫面,仿若籠罩在煙雨朦朧之中,奇松盡收眼底,山峰若即若離,都在嵐煙濕霧中,畫出了黃山的韻致。黃山云松采用寫實手法,以粗細不均的線條勾勒表現(xiàn)黃山云松松針、松枝和松桿的細部。山景僅以墨筆勾勒輪廓,而淡墨暈染,作山中云霧,氤氳彌蒙,籠罩其間,酣暢淋漓。可謂“墨氣淋漓幛猶濕”、“筆所未到氣已吞”他筆墨下的黃山將大自然的瑰瑋境象與他內(nèi)心的勃勃激情和深刻體驗深深融入到了一起,馳騁著他豐富的想象力,揮灑出了大自然的萬千氣象,營造出了煙云吞吐、迷??彰傻乃囆g世界。